刻在祁连山上的艺术二维码,真的太酷了
_34.png)
“文化”+“互联网 +……” 的交互融合,催化“数字艺术”的蓬勃发展。
数字艺术借助编程、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等技术创造出一个个超越现实世界的多重感官体验现场。数字艺术让人们看到了创作之外更广阔的空间和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艺术数字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今天带大家看下将二维码作为展品的数字化艺术展览。
一、《祁连山系·记》刻在石头上的二维码
艺术家庄辉于1963年生于甘肃省玉门,13岁时离开家乡,并开始在洛阳自学绘画。1979年高中毕业后,进入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成为了一名工人,90年代初开始艺术创作。如果从1992年他在河南洛阳实施的行为“为人民服务”算起,庄辉的艺术生涯已接近30年。
漫漫三十载的艺术生涯实在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但我们大致可以说:作为一名观念艺术家,庄辉的主要创作包括行为表演、摄影和雕塑装置,他捕捉了处于快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个人生存与集体状态,探讨了公共和私人、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想要了解关于二维码的资讯?点击链接https://www.erweicaihong.cn/ 了解更多。
庄辉在祁连山的创作以行为为主,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行为不留痕迹,更具表演性,比如艺术家试图用木棍撬起巨大石块、一边敲着锣鼓一边赤身在深山中游荡、在红土地上挖洞、尝试点燃他从口中喷出的纯酒精……这类看似无意义或徒劳的行为实际上是艺术家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多种形式,包含着人类困境的多重隐喻:面对自然时的无力、渺小、孤独,试图征服自然的雄心,一次次地越界、无视自然警钟……
另一类行为留下痕迹,更具“成果性”,庄辉在大山深处的石块上精心雕刻出的5个二维码就是很好的一例。
在游历祁连山的近10年中,庄辉积累了一部自己的游记——《祁连山系·记》,游记以艺术家拍摄的照片为缩影,内容包括当地自然、历史、人物及文化遗址等,文字则节选于百度百科,《祁连山系·记》最终以雕刻二维码的方式归于山野,若干年后,这5个二维码对于那些偶然发现它们的人来说都是神秘的文化 “遗迹”,与2014年庄辉将大型装置放逐于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上海博物馆第101号作品二维码
大英博物馆举办的“百物展办”每次评出的“第 101 号”被人津津乐道,在2017年,来到上海博物馆评选出的第101号是二维码。这个结果颇令人意外!
不过,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这个二维码还经过了一些“艺术加工”:它内部的黑白格由大英博物馆那 100 件展品构成,在扫描以后,它指向的是上海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页面。
不止国外,国内博物馆也将二维码应用在方方面面。比方将每件文物的质地、尺寸、纹饰、历史沿革、研究现状、照片(平剖面图和线图都应采集)、视频(仅限有视频资料的器物)等资料分别储存在单独的二维码当中,然后把有关该器物的若干二维码汇总成一个集合二维码,这样以此类推。
二维码在展览中可以是展品,也可以作为展品说明,扫码链接到语音导览页面,或者扫码链接到文字页面、展馆官网等。
看了这么多有趣的二维码,那么你知道二维码是怎么被制作出来,传递这么多信息的吗?
其实,只需要一款二维码生成器,便能将网址链接、图片、视频、文档等转换成二维码。扫描二维码便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展示。制作二维码,推荐使用我们的二维彩虹二维码生成器。
以PDF文件二维码为例,我们来详述如何通过二维彩虹,如何制作PDF文档二维码。
第一步,登录二维彩虹二维码生成器官方网站
第二步,选择“文件”选项
上传准备好的PDF文档
第三步,生成动态二维码
动态二维码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在后台修改二维码的内容。如果你的PDF文档有需要更新的地方、或者是需要删减、增加内容,那么直接在二维彩虹的后台对二维码的内容进行编辑即可,即上传新的PDF文档,替换之前的文档。这些更新的动作,并不会影响二维码的展示,任何时候扫描那个动态二维码,都能看到最新的内容。
而且,使用动态二维码,还可以追踪二维码的扫描数据。
第四步,美化二维码
可以对二维码的样式、边框、图眼进行选择设计,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渐变色彩,还支持上传Logo或者头像。(下图仅供参考)
第五步,测试,下载,使用二维码
应用之前,一定要尽心扫描测试。
注意:若是需要修改二维码的内容,那么通过“数据追踪”页面即可对内容进行编辑。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二维码生成美化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二维码应用的更多内容,欢迎您登录二维彩虹二维码生成器官方网站https://www.erweicaihong.cn/,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看。
